“準備考研的同學早就開始復習了,想保研的同學已經(jīng)在準備夏令營,想出國的同學也開始對自己的生活做出權衡,可我……”
“考研的苦承受不來,保研,還是別想了,出國的話,申請什么專業(yè),找哪家中介……真的要出去嗎,還是不得已的選擇?人家不是說二十出頭是充滿希望的年紀嗎?我怎么活得這么喪……”
李露是外國語學院2015級學生,大三時面對考研、出國各種迷茫困惑,她不知所措,不知路在何處。
手機彈出指南針E站的微信推送,讓她眼前一亮。老師是否愿意聽她這些矯情的困擾,讓她一度不敢預約指導。徘徊之后,李露還是認真地填寫了指南針驛站預約申請表并發(fā)送提交。讓她沒有意料到的是,在預約后的第二天,她就收到了指導師劉卓的電話,約她到自己的辦公室聊一聊。
那天陽光正好,在劉卓老師的辦公室里,李露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面對李露疑惑而又渴求的目光,劉卓用心思考問題的癥結,用經(jīng)驗為李露撥開現(xiàn)象的迷霧,給予最真誠的指導和建議。
讓李露真正能與教授學者面對面獲得指導咨詢的平臺是外國語學院構筑的文化育人新平臺—指南針驛站。
指南針驛站取指南針和驛站兩者的寓意,通過精準的思想文化引領,為學生提供補給,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成長成才。
“指南針驛站的設計初衷源于一個現(xiàn)實問題,學生對學術科研的渴望與教授學者和本科生接觸較少的矛盾,督促我們需要建立這樣一個平臺?!蓖鈬Z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趙麗娜介紹說。
學生有需求,隨時有指導。指導分方向,思政無界限。指南針驛站聘請學科帶頭人、校外專家學者、優(yōu)秀校友等建立指導師庫,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問題預約指導師,指導內容覆蓋思想引領、學業(yè)指導、就業(yè)指導、生涯規(guī)劃指導、心理指導、出國交流(留學)指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指導、入黨指導八大方向。目前,平臺已開展預約指導500余人次,成長沙龍100余次。
“你對你的專業(yè)到底了解多少,怎么才能學好?與鄧建華老師一對一的預約指導,讓我明白奮斗與不奮斗雖是一字之差,但四年之后再回首時就是天壤之別。鄧老師的教導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蓖鈬Z學院2017級學生李玉穎說。
“張德旭老師不會提那種教條式的建議,而是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根據(jù)我的實際情況,給予最真誠的建議。而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外國語學院2016級學生郜樂凡深有感觸。
學生希望探索周圍的世界、融入緊張的生活,然而往往發(fā)現(xiàn)忙碌沒有帶來想象的充實;他們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準備每一次考試,然而經(jīng)常沮喪成績沒有預期的理想;他們熱愛生活、多才多藝,然而有時面對選擇無所適從。走進指南針驛站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年級,帶著不同問題,但是,相同的是對現(xiàn)在的努力和對未來的規(guī)劃,相同的是對自己的思考和對指導師的信任。指導師們用愛心、耐心、責任心陪伴學生成長,幫助學生散去陰霾,解開心結,收獲堅定選擇的自信。
自2016年以來,指南針驛站已形成統(tǒng)籌協(xié)調各方資源和力量,共同助力學生發(fā)展的全員育人模式;從學業(yè)提升到思想引領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從課上到課下、從大一到大四的全過程育人模式。
聚焦短板、精準發(fā)力,打通盲區(qū)、焊接斷點。指南針驛站真正把重心、重音落在育人效果上,成為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能量樞紐”,不斷提高東北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指南針驛站,一心一意只為你。